毋庸讳言,天通苑现在还是睡城,常年来为其他区输送了大量的就业,但自身经济却不咋地,吸引不了高端产业,教育资源整个北京市倒数,只能超级内卷,关键是人口都想往外跑,留不住人,剩下的都是老弱人口。。。
如何破题?建议如下,欢迎补充:
一、纠正无序建设的错误,最大程度恢复天通苑原有规划:需要正视天通苑现实困境,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拆除中苑等处的违建;将该处恢复成中心配套设施,亡羊补牢。优秀的规划是潜力无穷的,犯了错误就不能继续下去,看看中苑等处的楼,空了多少年,招商也是四不像,招不到像样的企业的。
二、立即开建市级名校主导的初中+高中;补齐教育短板,留住天通苑的优秀人才,尽早开建66班初中+高中的奥北中学(卡在立项阶段,紧急呼吁!)。
三、优化产业结构,筑巢引凤;规划中高端写字楼、商务区(不需要再建公园了),改善职住平衡。看下之前的大屯家和超市华丽变身为高级写字楼的案例,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启发。
四、改善配套,补足历史欠账;大幅增加停车场、进行全面的电网改造,雨污分流改造;改善城市界面等;
五、增加文体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和运动氛围感:大力扩建体育设施,组织各种社团,增加惠民演出等,让人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适时组织天通苑品牌的民间体育赛事和文化节,演唱会等,提升影响力,不要搞的我们北京26万的一个大社区,还不如人家县城的文体活动氛围。
六、提升社区品味,改善居住体验;天通苑众多社区设施简陋,管理跟不上;提升楼道、楼门形象;改善社区道路铺设,拆除私搭乱建(力度太小),改善电梯内饰等等。。。在个别社区引进知名物业管理公司,激发物业管理竞争。
天通苑的发展任重道远,希望大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馈,共同努力!
有没有想过,为啥回龙观,北七家能引入名校,即便是挂牌的,而天通苑一直被漠视。潜力啊,经济潜力,人才潜力,天通苑有啥潜力?
想起所谓老北京的一些小吃,比如炒肝儿、灌肠和卤煮啥的,据说这些都来自当时(百多年前吧)的南城。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当初看着上不了席面的吃食,为啥都来自南城呢?因为南城住的都是平民+贫民,他们的主要存在意义就是为东西城的权贵富商们服务的......
是啊,也许天通苑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衬托有城里户口和房产的那些优质“居民”,这么想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总有人标新立异刷存在感!
最煞笔的是前些年有些业主举报了中苑 的别墅违建,现在那一大片也浪费在那里,导致大量高端优质人口进不来,高级资源自然进来的就慢了就缓了。
举报也要尽量举报低端的东西或者规划,要不就是傻!
不怕被人说地域炮,每天我都在奥北遛娃,我可以极端负责任的说,跟我一起遛娃的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甚至是爸爸妈妈,操本地口音的基本上也就两三成。所以,区教委,甚至市教委为啥要对一个外来打工子弟学校那么上心...
确实要挖一挖根源
再补充一句:我所认识的周边北京业主,还没听说过有一个把自己的户口从东西朝海丰石迁过来的...
就是因为没有优质高中,才没人愿意留在天通苑。天通苑的居民们,建学校肯定是好事,咱能支持就支持,无所谓的也不要打击信心,持久提意见,肯定会有,不提意见,那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