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社区动态 社区动态 关注:539 内容:12713

    我问DeepSeek如何看待荒废多年的布拉格广场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天通苑社区网 > 社区动态 > 社区动态 > 正文
  • 社区动态
    • 23
    • 区房管员

      嗯,用户问的是昌平区天通苑北站的布拉格广场荒废多年,怎么看这个问题。我需要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来分析。首先,用户提到的布拉格广场其实是指太平庄村农民就业服务用房项目,这个项目之前因为资金链断裂停工,后来计划在2023年盘活,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但现在好像还没动静,官方回应说正在招商。

      网页1和网页2提到,布拉格广场项目原本是太平庄村的民生项目,但由于资金问题停工,后来在2023年重启,设计方案公示,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但网页4和网页5显示,到2024年5月,项目仍未动工,距离计划投用时间只剩半年,官方回应说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正在招商。这说明项目进展缓慢,可能存在延期风险。

      网页3提到,布拉格广场的改造计划由华联集团运营,但进度缓慢,居民对商业需求迫切。网页7和网页8的例子说明,类似烂尾项目可能转型为商业或公共设施,如八达岭奥莱和旧宫体育公园的成功案例,这可能对布拉格广场的未来有参考价值。

      网页9和10提到天通苑有大量空置楼,可能与手续不全有关,昌平区住建委介入调查。这说明区域发展存在管理问题,布拉格广场的荒废可能也受到类似因素影响。

      综合来看,布拉格广场的问题涉及资金、规划、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分析项目停滞的原因,如资金链断裂、审批流程复杂、招商困难等。同时,居民的期待和实际进展之间的落差也是关键点。此外,可以对比其他类似项目的转型经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昌平区天通苑北站的布拉格广场(原太平庄村农民就业服务用房项目)作为区域发展的缩影,其长期荒废与重启困境折射出城市规划、民生需求与市场规律之间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一、项目背景与停滞原因

      1. 定位变迁与资金困局
        布拉格广场最初规划为太平庄村民生类项目,包含商业、酒店、办公等复合功能,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45。但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项目自2010年代起长期停工,成为昌平区知名的”烂尾地标”6。尽管2023年重启并计划2024年投用,但截至2024年5月,施工现场仍无明显进展,仅完成规划许可证办理和招商筹备89

      2. 审批与运营矛盾
        项目曾因”违法补办手续”引发争议,需通过综合会商协调各方意见。公示期间公众对业态差异化的诉求(如减少非生活必需业态、引入超市影院等)与运营方规划存在分歧,进一步延缓进程8


      二、区域影响与民生诉求

      1. 供需失衡的痛点
        天通苑地区虽有龙德广场、华联购物中心等商业体,但人口密度高(超28万人),现有设施难以满足需求16。居民对布拉格广场改造寄予厚望,期待其填补北七家、天通苑北部商业空白,但多年等待加剧了信任危机69

      2. 替代方案的争议
        部分居民提议恢复九台大集以解燃眉之急,但遭周边住户反对,认为大集虽便利却带来环境问题。官方回应称已规划绿地公园,但实施进度缓慢,导致地块持续荒芜89


      三、转型困境与潜在路径

      1. 商业逻辑的挑战
        当前天通苑商业竞争激烈,龙德广场等成熟综合体已占据市场。布拉格广场需差异化定位,但招商难度大。官方计划引入超市、影院等基础业态,但缺乏特色可能陷入同质化竞争89

      2. 政策与资本协同难题
        项目依赖政府主导的”盘活”模式,但区商务局与昌鑫公司的招商进展未公开细节。对比北京其他烂尾项目(如沃德兰游乐园转型奥莱、旧宫”三角地”改造体育公园),布拉格广场缺乏清晰的资本介入路径1214


      四、深层反思与建议

      1. 城市更新机制的完善

        • 动态规划:需建立项目全周期风险评估机制,避免因资金断裂导致二次荒废。

        • 公众参与:将居民需求纳入业态设计,例如增设社区服务中心、便民市集等复合功能89

      2. 多元主体协作模式

        • 借鉴旧宫体育公园政企合作经验,引入专业运营商(如华联集团)并给予政策扶持614

        • 探索”商业+公益”混合模式,如预留空间用于社区活动或公益展览,提升社会效益。

      3. 短期纾困与长期规划

        • 短期内可开放部分区域作为临时市集或文化活动场地,缓解居民不满8

        • 长期需结合轨道交通17号线支线建设(R6线),重新评估商业体量合理性,避免过度开发9


      总结

      布拉格广场的困境是城市化进程中”重建设轻运营”的典型写照。其重生不仅需要资金注入,更需构建政府、市场与居民的共赢机制。若能在业态创新、社区融合、可持续运营等方面突破,这一”沉睡”地块或将成为回天地区城市更新的新标杆,反之则可能沦为又一场”规划泡沫”。

      我问DeepSeek如何看待荒废多年的布拉格广场

      我问DeepSeek如何看待荒废多年的布拉格广场

      今天路过拍的,多好的建筑,多好的位置,就这么荒着

      区治安员
      天通苑原创达人
      拆了改成公园和停车场,也能有不少收入
    • 21newman路北那块全拆了,搞个集市多好,看看沙河大集,真是热闹红火。说大集不卫生的,可以想办法提高卫生监督嘛!感觉现在的管理,就是要和老百姓的意愿逆着来。
      拉黑 5个月前 手机端回复
    • 社区网友@21newman 大集属性就是脏乱差,再怎么严管也改变不了
      拉黑 5个月前 手机端回复
    • 21newman@元宇宙 华联和龙德倒是干净,没人气了。店面关闭越来越多。
      拉黑 5个月前 手机端回复
    • 社区网友@21newman 作为周围居民我宁可它没人,也不喜欢它脏乱差
      拉黑 5个月前 手机端回复
    • cue @元宇宙 +1 本质上提升卫生监督是不可能的事,这么多年了
      拉黑 5个月前 电脑端回复
    • 麦兜响当当 @元宇宙 可以参考三旗百汇,人家也没脏乱差
      拉黑 5个月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区房管员
      VIP1
      可以啊,deepseek确实牛。把布拉格广场从之前资金链断裂,到现在市场招商定位不明确,以及恢复九台大集都分析清清楚楚了。
    • LIGHTENG这个分析只是收集了以前的情况,没有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没有展望该项目的发展前景
      拉黑 5个月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区房管员
      这个名字很洋气,感觉到了捷克
      回复
      区房管员

      有没有发现北京的人少了很多。这个广场够呛,毕竟龙德、万科汇都生存艰难了。

    • 西区建学校北京市的人没少,是天通苑的人少了,从我周围了解到的,大家不花钱不是挣的少了,而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网络上天天说企业裁人破产,不敢花钱了,最主要是购买的资产,房价也在跌落,感觉钱变少了,变穷了。
      拉黑 5个月前 电脑端回复
    • cue北京人口从14年开始就稳定在2180万上下波动 没啥太大变化
      拉黑 5个月前 电脑端回复
    • suanleba外来人口,流动人口,肯定变少了
      拉黑 5个月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区治安员
      天通苑需要大型综合中心,龙德广场经营很好,万克汇定位错误
      回复
      居民标兵

      没有资金注入啥都白扯看来

      回复
      小区楼长

      之前压根不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是建筑违法不能商用,导致投资融不到钱,圈里的根本没人去接盘这项目才荒废。这两年违法转正把手续补回来了,想找人接盘,谁傻啊,这时候接盘这种商业项目?

      回复
      区治安员
      天通苑原创达人
      谁粘上就没好事!投资人不是傻子,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回复
      居民标兵

      纯胡说八道,2010年压根就没开工建设呢,开工建设是2013年底左右,准备的是15年就开业运营,没想到就烂尾了。烂尾的原因是压根就招不到商,因为建筑昌平压根没批手续也没法商用。

      回复
      居民标兵

      投资人的悲剧。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小程序

      • 天通苑社区网
      • 天通苑生活圈

      分享

    • 任务
    • 发布
    • 模式切换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