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社区动态 社区动态 关注:551 内容:13007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天通苑社区网 > 社区动态 > 社区动态 > 正文
  • 社区动态
    • 4
    • 区房管员

      东小口村,位于昌平区东南东小口镇,西距京藏高速4公里,东临芦家村,西临海淀区东升镇西小口村,南临东升镇河北村,村域面积2.2平方公里,村民约870户,人口约1700人。姓氏以魏、奚、张、韩、赵等为主。

      东小口村域略呈方形,旧有东西方向主街,长约400米,宽4米。沿街分布若干商铺。村中旧有四座寺庙,村东娘娘庙,占地5亩。村中关帝庙,占地4亩,村西龙王庙,占地3亩,以上各庙均有正殿和配殿。村南为奚家庙(奚氏祠堂)。新中国成立以后,娘娘庙建东小口村小学。关帝庙改为供销社商店。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

      东小口村南有东小口沟,原为灌溉沟渠,现承接回天地区排水。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西小口村,原为海淀区东升镇小营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村东与昌平区东小口村相邻。耕地约440亩,村民约210户,人口550人。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域属昌平县。1953年,西小口村隶属东郊区后屯乡,1956年并入海淀区清河镇,1958年属清河公社,1977年清河公社并入东升公社后,成为小营大队的一个生产队,以种植蔬菜、水稻为主。在西小口村西南,有一地下涌出泉,名为“白泉”,泉水四溢,地表径流向西南流,注入清河,平时出水量少,一到雨季,泉水充足,白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干涸。《光绪昌平州志》记有:“白泉在西小口村西南,水色洁白,清可见底”。

      西小口村的村域呈东西走向,村中主街为西南~东北走向,西至京藏高速,东至东小口村。这条主街曾为清代圆明园至古北口的御道,村民房屋沿该街两侧分布。西小口村民多以务农为主。民国时期,村中有乔家烧锅铺和几家村店小铺。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西小口村关帝庙前古槐

      2013年1月旧村改造,西小口村动迁,村落关帝庙旧址前的两株古槐已成唯一旧物。2011年12月31日,地铁8号线开通时,在村落西南设“西小口站”。留住了西小口旧名。文晟家园,是西小口村民回迁小区,于2019年建成。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海淀西小口村(拆迁已无)

      东小口、西小口的村名,已经有5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于明代隆庆《昌平州志》中。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隆庆昌平州志记载

      西小口村对于村名的传说:

      一个传说是“西小口”是由“西闸口”演变而来。话说在明代末期,曾有一条小河自北向西再向南注入清河,平时水量极少,一到雨季,水量充足。在河道附近有两个很小的村落,人们在河道上各修建了一个小水闸,于是村子便以水闸而称,得名“东闸口村”和“西闸口村”。大约在清代初期,便演化为“东小口村”和“西小口村”。

      另一个传说是清代时,自圆明园向东北方向经大石桥、清河、兴寿、怀柔、古北口等地通往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的大道,在清河镇东北不远的道路两侧有两个小村落,一个在东侧,一个在西侧,由于村口直通大道,于是将东面的村子称为“东小口村”,将西面的村子称为“西小口村”。

      东小口村对于村名的传说:

      相传,明朝时期,由明朝政府在这地的附近设立了72个军营,(像如今的霍家营、陈家营、小营、黄营)等。当年这些兵营刀炮密布,往来的外人不能随意通过,只有两个口子可以出入,一个口在东,一个口子在西。因此人们就叫西边的口子为西小口,东边的口子为东小口如此一直相传至今。

      另一个民间传说。在清朝初年,村民从村东挖出一只石狗,后来就叫这地点为东狗子。不久村民从村西又挖出一只石狗,然后就叫这地点为西狗子,久而久之演变成今天的东小口、西小口。

      实际历史上,西小口村和东小口村名的来源,是与清河朱房村大口古城密不可分。清河的大口古城位于辽金时期的幽州通往居庸关的清河渡口北岸,面向北京城,背靠军都山脉,四周平原旷野,地理位置适中。在蒙古伐金的战役中,大口的名字便频繁出现在金末元初。《元史·太祖纪》:八年(1213),“帝至中都,三道兵还,合屯大口”。又《文宗纪》:天历元年(1328),“上都王禅兵袭破居庸关, ……游兵至大口”。“大口”的名字来源于“渡口”,渡口转音为大口,它是清河北岸的渡口。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清河朱房村(元代大口城)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朱房大口古城遗址

      在有关介绍东西小口村的历史时,有人常常写道,东西小口村在金代初年即已成村,他们经常引用的资料是《宋史·宋纪一百三十五》中“己丑,金主褒(金世宗)由辽阳东京出发到中都(北京),次小口,使中都留守宗宪先往。”对比《金史.本纪第六 世宗上》的记载,金世宗由辽阳东京出发,路线为小辽口~梁鱼务~义州~三河县~通州~中都城。由此可见,宋史记载的“次小口”脱落了“辽”字,应该是“次小辽口”。小辽口,即小辽河口,小辽河是辽宁省浑河的古称。历史上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流经抚顺、沈阳、鞍山等市,全长415公里。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开启了两都巡幸制。即在每年初春的二三月间,皇帝率随员从大都出发,历经一个月到达上都,然后开始在上都驻夏、狩猎、处理国家政务。进入九月之后,再从上都返回大都。

      据史料记载,大都与上都之间的距离约为千里,从大都到上都的道路有四条,一条是驿路,其次是西路(辇路)和东路。东路有两条,一条是黑谷路(辇路),一条是古北口路。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御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山越岭进入草原,经明安、李陵台、桓州等驿站抵达上都。

      元帝从上都返还大都走的是西路(辇路),全长540多公里,共设立24处行营。其路线为:由上都南下至今张家口,然后大致沿着今京包铁路线至大都。这条道路在蒙元时期是驿道正路,被人们称为“孛老站道”。

      元代官员往返两都不走辇路,而是专有其路,有两条路:

      一条是驿路,全长约400余公里,从大都出发,经昌平、新店、南口、居庸关、榆林、怀来、统幕店、洪赞、桑干岭李老谷、龙门或雕窝、赤城、云州、独石口、偏岭、牛群头、察汗淖尔、李陵台、桓州至上都。

      另一条是走东道,即出古北口赴上都的“御史按行”东道。此道由大都出发,经顺州、檀州、古北口、宜兴东凉亭(河北丰宁),直赴开平。

      元帝巡幸两都,从大都的健德门出来后,第一个休息地(纳钵)就是清河渡口的大口城,大都城内留守官员在此导送皇帝大驾出行,称为“大口导送”。九月,元帝自上都返回大都时,留守大都的官员需要到大口城迎接皇帝,称为“大口迎驾”。由此可见,大口城是元朝皇帝的专属禁地,元朝官员出京则是另有其地。

      在清河和东小口地区,流传有“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的谚语。东小口、西小口两村地名中的“小口”,就是元代官员出京的第一站,小口的名字是与大口相对而称。元代官员出大都城到上都,走东道,即出古北口的“御史按行”东道。此道由大都健德门出发,经小口(东、西小口村)、太平庄(昌平)、沙子营(顺义)渡温榆河、古城村、高丽营入顺州(顺义怀柔地区)、檀州、古北口、宜兴东凉亭(河北丰宁),直赴开平。“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的谚语,精辟概括了元代皇帝与官员出京的不同路线,大口西线是皇帝出京的辇路,小口是官员出京的驿路!这条驿路,在清代,演变成清帝出圆明园到避暑山庄的御道。

      清河大口城就是现在的东升镇朱房村汉代古城。在元代,因朱房村古城临近清河渡口,而被称为大口城。

      “口”作为地名使用,在山川河谷有许多“口”的地名。如南口、古北口被视为最重要的“口”。在河流的地方,“口”也经常被表达为渡口。“大口”意思就是清河岸边大的渡口。

      而“小口”即指位于元明时期,流经于东、西小口村两村之间的半截塔沟水渡口。半截塔沟水发源于魏窑,坡上,半截塔等地,自北向西再向南流经西小口村,汇入白泉注入清河。历史上的半截塔沟水,夏秋季节,汇入位于黄土南店至海䴖落一线的分水岭以南的地表降水,年深日久,水道沟深,水流湍急,行人往往需要摆渡过河。相对于清河大渡口来说,半截塔沟渡口为“小口”。现代半截塔沟河流走向早已改道,已成为天通河的一部分。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揭秘昌平东小口镇“大口套小口,东西两边走”谚语之谜

      明代,由于明军卫所军队屯田的需要,在昌平、海淀水草丰茂,土地肥沃地区,先后设置了许多的屯田点和马房。海淀东升地区的西三旗、前屯、后屯,永太庄以及马坊村、南马坊等都是明代屯田养马时,遗留下来的地名。元代的小口,作为元代官员出京的第一站渡口,到了明代也逐渐地形成了村庄,小口逐渐分为两个距离不远的东、西小口村。

      元朝的统治时间前后不足百年,但它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封建统一政权,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印记。从这些印记中,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一个地区,一个地名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蛛丝马迹。转自@跟随高建走昌平 

      小区楼长
      VIP1

      以前霍营还叫火营。。。

      回复
      居民标兵

      北京所有的村都起码200年以上的历史,只不过随着现在这个时代发展拆迁整合,更换地名也就不复存在了。

      回复
      居民标兵

      看东小口的未来规划,不得了!北中轴核心。

      回复
      区房管员

      东小口 要起飞。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小程序

      • 天通苑社区网
      • 天通苑生活圈

      分享

    • 任务
    • 发布
    • 模式切换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