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改造可行性分析
-
设施适配性
-
可改造区域:二期新建的1.89万㎡校舍中,报告厅(800㎡)、风雨操场(2000㎡)、地下人防工程(3894㎡) 具备功能转换潜力。
-
原规划优势:阶梯图书馆、开放式阅览角等设计更契合中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无需大规模调整。
-
容量测算
-
改造后新增12个初中班(每班40人),提供480个学位,2026年9月可首批招生。
-
生源覆盖:优先承接清华附小本校毕业生(占比50%),剩余学位通过多校划片辐射天通苑北/中苑片区。
⚖️ 二、政策突破路径
-
现行政策瓶颈
-
《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小学与初中分区管理,混合办学需特批。
-
创新机制设计
-
捆绑“回天计划”中期调整:2025年9月将启动第三轮计划中期评估,推动纳入 “教育用地弹性利用”试点,允许校舍功能跨学段转换。
-
审批窗口期
-
2025年10月-12月为关键节点:同步推进初中课程备案(区教委)与加建规划许可(规自委)。
🛠️ 三、实施路线图与资源整合
阶段 |
核心任务 |
主体 |
2025.10-2026.6 |
完成风雨必要的结构加建、改造;启动师资招聘 |
区教委、清华附小 |
2026.7-2026.8 |
课程体系备案 |
实验部筹备组、天北街道 |
2026.9 |
初一招生6个班(240人),其中清华附小直升120人,多校划片120人 |
区教委、实验部 |
-
效益对比:
-
较新建初中节约2年时间+成亿元的成本;
-
可缓解本区域迫切的初中学段资源缺口。
⚠️ 四、风险与替代方案
-
主要风险
-
政策审批滞后:若2025年未纳入回天计划调整,2026年9月先招4班。
-
长效机制
-
建立 “学位需求数据库”,动态监测生源变化,进一步激活本区域闲置土地中长期最终解决本区域内学段补全的问题,完成K12闭环。
💎 结论:可行性评级与建议
-
综合评级:★★★☆(较高可行性)
-
核心优势:
✅ 盘活存量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快速填补初中学位缺口;
✅ 名校资源导入——依托清华附中课程体系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 社区融合示范——文体设施共享缓解天通苑公共服务短缺。
-
实施关键:
紧抓2025年回天计划中期调整窗口期,以“九年一贯制试点”申报政策特批,同步启动轻量化改造。若流程畅通,2026年招生目标完全可达成,为天通苑教育升级提供破题样本。
好事情,反复说,会被看到的
计划的二期有初中吗?天通苑最缺初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