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车难题亟待破解
(一)问题剖析
车位供需失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但天通苑建设初期对停车位规划不足,小区内停车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现有的车辆需求,导致大量车辆无处停放,只能占用消防通道、绿地等公共区域,不仅影响社区美观,更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外来车辆抢占资源:部分小区周边存在医院、商业中心或交通枢纽,如清华长庚医院紧邻天通苑北一区,其高昂的停车费使得大量就医车辆选择涌入周边小区“蹭车位”。以天通苑北一区为例,医院4元/小时的停车费与小区1元/小时的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大量外来车辆长期占用小区车位,进一步加剧了业主停车难的困境。
停车管理混乱:小区内停车秩序缺乏有效管理,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甚至部分居民使用杂物、锥桶等私自霸占车位,使得原本紧张的停车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高效利用。同时,一些小区的停车收费标准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难以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停车需求。
(二)建议措施
挖掘潜力,增加车位供给:一是利用闲置空地,对小区内的闲置空地、废弃场地进行评估与规划,在符合相关规定及保障居民活动空间的前提下,改建为临时或永久性停车场。例如,可以将部分荒废的绿化区域(经居民同意后)改造为生态停车位,既增加车位数量,又能保持一定的绿化功能。二是建设立体停车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小区与周边单位合作,建设立体停车库或机械式停车设备。这类设施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幅增加停车位数量。政府可在建设审批、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各方积极性。
强化管理,规范停车秩序:一是合理调整停车收费,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如周边交通环境、车位紧张程度等,制定差异化的停车收费标准。提高外来车辆的临时停车费用,特别是针对长时间停放的外来车辆,通过价格手段减少其进入小区停放的意愿;同时,对于本小区居民的停车收费,可采用包月、包年等优惠套餐形式,保障业主的停车权益。目前天通苑部分小区已开始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应持续推进并完善这一举措,确保其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二是加强停车监管力度,物业与社区联合成立停车管理小组,加强对小区内停车情况的日常巡查。及时清理违规停放的车辆,对私自霸占车位的行为进行劝阻与处罚。安装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车牌识别等技术手段,对车辆进出进行精准记录与管理,提高停车管理效率,维护停车秩序。三是推动错峰停车共享,加强与周边商业中心、写字楼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在非营业时间,将其停车场向居民开放,实现车位错峰共享。同时,鼓励居民之间自发开展错峰停车互助,例如上班族白天将车位出租给有需求的居民,晚上下班后再收回自用,通过社区平台或相关APP进行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提高车位的整体使用效率。
二、小区路面翻新刻不容缓
(一)问题现状
路面破损严重:天通苑建成时间较长,小区内部道路历经多年使用,加之过往车辆碾压、雨水侵蚀等因素影响,路面出现了大面积的破损、坑洼现象。以天通苑东一区为例,道路补丁遍布,部分区域路面坑洼深度较大,不仅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尤其是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在行走时容易摔倒受伤,而且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增加了车辆损耗与维修成本。
排水不畅引发积水:部分小区道路在建设时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随着时间推移排水管道老化、堵塞,导致在雨季时路面排水不畅,形成大面积积水。积水不仅会加速路面的损坏,还可能对周边居民的房屋地基造成影响,引发安全隐患。例如,在一些地势较低的区域,每逢大雨,积水深度可达数十厘米,居民出行只能趟水而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步道设施不完善:小区内的人行道砖面存在破损、松动现象,部分区域的步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缺乏有效的隔离设施,行人在行走时需时刻注意避让车辆,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此外,一些步道的坡度设计不合理,对于推婴儿车、轮椅出行的居民来说极为不便。
(三)改善建议
全面翻新道路:一是制定详细规划,相关部门联合专业的市政工程设计团队,对天通苑各小区的道路状况进行全面勘查,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道路翻新规划。明确翻新的范围、标准、施工时间及预算安排等内容,并向居民公示,征求居民意见,确保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二是多方筹集资金,由于小区道路翻新所需资金较大,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一方面,申请市区两级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将天通苑道路翻新项目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另一方面,对于公共维修基金充足的小区,合理使用公共维修基金进行道路大修;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例如采用PPP模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参与道路翻新工程,并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其相关的运营权益,如停车场经营权等,实现多方共赢。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在道路翻新施工过程中,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的施工单位,并聘请专业的工程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道路基层处理牢固、路面铺设平整、排水系统畅通。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严禁
建议很好,执行很难
以前建的一些小区也应该翻新了,立水桥南边一些老小区,特别是那些拆迁小区,看着跟中西部县城一样。该翻新翻新,该增加电梯增加电梯,不然太影响城市形象了。
某些固定车位车主 宁愿让“绿化”慌着大土地 也不愿意改车位,毕竟这样就无法突出它固定车位的稀缺性了,之前讨论过,这群人骂人家骂的那个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