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提升天通苑地区的有关建议
天通苑作为亚洲最大的社区之一,居住着众多人口,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经过几轮“回天计划”的洗礼,天通苑的各方面环境已获得了较大提升。但目前,社区仍在多个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是我经过观察与调研,对天通苑现存问题的分析及相关建议:
一、停车难题亟待破解
(一)问题剖析
车位供需失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但天通苑建设初期对停车位规划不足,小区内停车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现有的车辆需求,导致大量车辆无处停放,只能占用消防通道、绿地等公共区域,不仅影响社区美观,更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外来车辆抢占资源:部分小区周边存在医院、商业中心或交通枢纽,如清华长庚医院紧邻天通苑北一区,其高昂的停车费使得大量就医车辆选择涌入周边小区“蹭车位”。以天通苑北一区为例,医院4元/小时的停车费与小区1元/小时的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大量外来车辆长期占用小区车位,进一步加剧了业主停车难的困境。
停车管理混乱:小区内停车秩序缺乏有效管理,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甚至部分居民使用杂物、锥桶等私自霸占车位,使得原本紧张的停车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高效利用。同时,一些小区的停车收费标准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难以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停车需求。
(二)建议措施
挖掘潜力,增加车位供给:一是利用闲置空地,对小区内的闲置空地、废弃场地进行评估与规划,在符合相关规定及保障居民活动空间的前提下,改建为临时或永久性停车场。例如,可以将部分荒废的绿化区域(经居民同意后)改造为生态停车位,既增加车位数量,又能保持一定的绿化功能。二是建设立体停车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小区与周边单位合作,建设立体停车库或机械式停车设备。这类设施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幅增加停车位数量。政府可在建设审批、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各方积极性。
强化管理,规范停车秩序:一是合理调整停车收费,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如周边交通环境、车位紧张程度等,制定差异化的停车收费标准。提高外来车辆的临时停车费用,特别是针对长时间停放的外来车辆,通过价格手段减少其进入小区停放的意愿;同时,对于本小区居民的停车收费,可采用包月、包年等优惠套餐形式,保障业主的停车权益。目前天通苑部分小区已开始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应持续推进并完善这一举措,确保其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二是加强停车监管力度,物业与社区联合成立停车管理小组,加强对小区内停车情况的日常巡查。及时清理违规停放的车辆,对私自霸占车位的行为进行劝阻与处罚。安装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车牌识别等技术手段,对车辆进出进行精准记录与管理,提高停车管理效率,维护停车秩序。三是推动错峰停车共享,加强与周边商业中心、写字楼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在非营业时间,将其停车场向居民开放,实现车位错峰共享。同时,鼓励居民之间自发开展错峰停车互助,例如上班族白天将车位出租给有需求的居民,晚上下班后再收回自用,通过社区平台或相关APP进行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提高车位的整体使用效率。
二、小区路面翻新刻不容缓
(一)问题现状
路面破损严重:天通苑建成时间较长,小区内部道路历经多年使用,加之过往车辆碾压、雨水侵蚀等因素影响,路面出现了大面积的破损、坑洼现象。以天通苑东一区为例,道路补丁遍布,部分区域路面坑洼深度较大,不仅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尤其是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在行走时容易摔倒受伤,而且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增加了车辆损耗与维修成本。
排水不畅引发积水:部分小区道路在建设时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随着时间推移排水管道老化、堵塞,导致在雨季时路面排水不畅,形成大面积积水。积水不仅会加速路面的损坏,还可能对周边居民的房屋地基造成影响,引发安全隐患。例如,在一些地势较低的区域,每逢大雨,积水深度可达数十厘米,居民出行只能趟水而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步道设施不完善:小区内的人行道砖面存在破损、松动现象,部分区域的步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缺乏有效的隔离设施,行人在行走时需时刻注意避让车辆,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此外,一些步道的坡度设计不合理,对于推婴儿车、轮椅出行的居民来说极为不便。
(三)改善建议
全面翻新道路:一是制定详细规划,相关部门联合专业的市政工程设计团队,对天通苑各小区的道路状况进行全面勘查,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道路翻新规划。明确翻新的范围、标准、施工时间及预算安排等内容,并向居民公示,征求居民意见,确保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二是多方筹集资金,由于小区道路翻新所需资金较大,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一方面,申请市区两级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将天通苑道路翻新项目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另一方面,对于公共维修基金充足的小区,合理使用公共维修基金进行道路大修;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例如采用PPP模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参与道路翻新工程,并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其相关的运营权益,如停车场经营权等,实现多方共赢。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在道路翻新施工过程中,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的施工单位,并聘请专业的工程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道路基层处理牢固、路面铺设平整、排水系统畅通。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保障翻新后的道路质量过硬,能够长期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优化排水系统:一是清淤疏通管道,定期对小区内的排水管道进行全面清淤疏通,清理管道内的杂物、淤泥等堵塞物,确保排水畅通。采用先进的管道检测技术,如CCTV管道内窥检测,及时发现管道破裂、变形等问题,并进行修复或更换。二是完善排水设施,根据小区地形和实际排水需求,合理增设雨水口、排水明沟等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对地势较低的区域,设置强排泵站,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能够及时将积水抽出,避免内涝发生。同时,加强对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排水设施出现的问题。
修复与完善步道设施:一是修复破损步道,对小区内破损、松动的人行道砖进行全面修复或更换,选用质量好、防滑性能强的砖材,确保行人行走安全。重新铺设步道时,注意保证砖面的平整度和坡度合理性,方便推婴儿车、轮椅的居民出行。二是增设隔离设施,在步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合理的隔离设施,如安装防护栏、设置绿化带等,有效隔离行人和车辆,保障行人的人身安全。同时,在步道的交叉口、转弯处等位置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和警示标志,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
三、小区环境整治迫在眉睫
(一)环境问题表现
绿化养护不到位:小区内绿化区域存在绿植枯死、杂草丛生现象,部分绿化地带被居民私自占用,改种蔬菜或堆放杂物。一些绿化区域由于长期缺乏养护,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不及时,导致绿植生长不良,景观效果大打折扣。例如,部分小区的草坪斑秃严重,树木枝叶杂乱,不仅影响了小区的美观,也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环境卫生脏乱差:垃圾清理不及时,垃圾桶周围垃圾堆积如山,散发难闻气味,吸引蚊虫滋生。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垃圾异味更加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此外,小区内还存在大量的小广告乱张贴现象,电线杆、楼道墙壁、单元门上到处都是各类小广告,严重破坏了小区的整体环境形象。
公共设施损坏严重:小区内的健身器材、休闲座椅、路灯等公共设施由于使用年限较长,缺乏定期维护与更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健身器材零件缺失、生锈,无法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隐患;休闲座椅破损、断裂,影响居民休息;路灯昏暗或损坏,给居民夜间出行带来不便,也增加了治安风险。
(二)整治建议
加强绿化管理与维护:一是专业团队养护,聘请专业的绿化养护公司对小区绿化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制定详细的绿化养护计划,定期对绿植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绿植生长良好,保持优美的景观效果。同时,加强对绿化区域的巡查,及时制止居民私自占用绿化用地的行为,对被破坏的绿化区域进行恢复种植。二是开展绿化改造提升,结合居民的需求和小区实际情况,对绿化区域进行合理改造与提升。增加一些观赏性强的花卉、树木品种,打造特色景观节点,如建设小型花园、花坛等。在绿化设计中注重乔、灌、草的合理搭配,提高绿化的层次感和生态功能。此外,可组织居民参与绿化植树活动,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对小区绿化的认同感。三是提升环境卫生水平,优化垃圾处理机制:合理增加垃圾桶数量,根据小区居民分布情况,科学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加强垃圾清运管理,增加垃圾清运频次,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宣传教育、设置垃圾分类指导员等方式,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同时,定期对垃圾桶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洗消毒,减少异味和蚊虫滋生。四是清理小广告顽疾,组织社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小广告清理专项行动,对小区内的小广告进行全面清理。采用专业的清理工具和方法,确保清理彻底,不留痕迹。同时,加强对小区出入口、楼道等重点区域的管控,严禁外来人员随意张贴小广告。对于屡禁不止的小广告张贴行为,可联合相关执法部门进行查处,追究其法律责任。五是更新维护公共设施,全面排查统计,对小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排查,详细统计各类设施的损坏情况、使用年限等信息,建立公共设施管理台账。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公共设施更新维护计划,明确更新维护的时间节点、资金预算和责任主体。六是及时维修更换,对于损坏较轻的公共设施,如健身器材的零件缺失、休闲座椅的局部破损等,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对于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使用年限已到的公共设施,如老旧路灯、严重破损的健身器材等,及时进行更换。在更新公共设施时,充分考虑居民的使用需求和安全因素,选择质量可靠、功能齐全的产品。同时,加强对公共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一)教育问题分析
优质初中资源稀缺:虽然天通苑区域内有清华附小等优质小学,但初中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大量学生在完成小学学业后,面临着“升学难”的问题。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初中教育,许多家长不得不选择让孩子跨区求学,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通勤时间和疲劳度,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数据显示,2023年天通苑小升初跨区流动率达67%,平均通学距离增至14.5公里。
(二)改进建议
加快优质初中建设:一是推进奥北中学建设,对于已规划的奥北中学,相关部门应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确保学校能够按原计划于2026年竣工并招生。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把控工程质量,按照现代化学校的标准进行设计与建设,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功能区域,如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二是引入优质教育品牌,积极与市内知名教育集团、学校进行沟通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引入优质初中教育资源。例如,可以邀请海淀区、西城区等教育强区的优质初中在天通苑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点,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引入本地,提升区域初中教育整体水平。
一位希望天通苑地区越来越好的普通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