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贵在坚持,学习也永无止境,不能懈怠。”“您别着急,放心!手机能修好,这事能解决!”“邻里互相搭把手,都是顺手的事儿。”……在天通苑南街道清水园社区,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她用一句句关怀串起邻里情谊,以无限的热忱参与社区治理,她就是81岁的老党员杨淑敏。
她凭借退休前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以身作则、发挥余热,用近20年的坚守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的党员本色,在细微之处照亮微光,用一颗真心全情守护着社区大家庭。
坚守信仰 永本色守初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党员,杨淑敏深知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坚持“学无止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保持昂扬向上的态度,不断充实自身,以便更好地参与到社区治理服务中。
多年来,杨淑敏积极参加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确保政治学习“不缺课”,思想认识“不掉队”。每次学习,杨淑敏都提前到场,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交流心得体会,并凭借深厚的理论认知,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工作积极献言献策。
“我虽然退休了,但是还要不断学习,思想才能紧跟时代,紧跟党组织。”她表示。
杨淑敏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社区的年轻党员树立了榜样,进一步激励大家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杨淑敏入党50余年,退休后仍以“离岗不离党 退休不褪色”的赤诚情怀,扎根社区、服务群众,通过结对帮扶行动,践行党员承诺,书写银龄担当,传递邻里温情。
社区一位老人因子女长期在外,独自生活多有不便。杨淑敏了解情况后,主动陪她拉家常,分享过往的故事;定期为她采购生活用品,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节假日期间,一起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共同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杨淑敏还发动其他党员一起行动,排解老人的孤独感,增强归属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陪伴下,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总是称她为“贴心人”。这样的结对帮扶行动持续了7年之久,而对象范围则从“一位老人”扩大到了“一群姐妹”。
“我们总是聚在一起,唠嗑解闷、相互陪伴,她每天都来‘打卡’见面。”一位老人笑着说道,“她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各种问题总能迎刃而解。”
为让大家更好地享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她骑车前往天通苑南和东小口两个卫生服务中心,详细咨询政策规定,帮助大家理解透彻,并结合自身需求就近就医;当遇到手机黑屏无法使用的情况,她首先安抚老人的焦虑情绪,随后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帮助维修;当独居老人心情苦闷时,她总是认真倾听,及时给予宽慰……
杨淑敏通过结对帮扶,成为了社区与邻里间的一条纽带,解决了一桩桩小事,串起了邻里间的情谊,让温暖和善意在这里流转、延续,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
在退休的几十年里,杨淑敏始终笑容温暖、步履匆匆,关心着邻里间的小事,让社区生活更添人情味。同时,“闲不住”的她还热心公益,充分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建设,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园环境。
自清水园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杨淑敏和其他队员主动申请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在社区各分类站点构成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
每天早上7点到9点,她都会身穿志愿马甲,准时到桶站值守,向居民面对面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引导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遇到不分类、乱丢垃圾的情况,杨淑敏会及时劝阻,并协助重新分拣错投的垃圾。她和队友们的坚守,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由“不理解”“要我分”,转变为“支持理解”和“主动分”,共同维护社区环境。
此外,社区定期组织的环境整治行动,杨淑敏也从不缺席,主动拿起夹子、垃圾袋等工具,仔细捡拾纸屑、烟头、塑料瓶等垃圾,不放过任何一处卫生死角,和大家齐心协力扮靓家园。而每当回忆起自己参与过的志愿活动,杨淑敏总是扬起脸上的笑容。“我不是一个人在做,通过广泛动员,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和年轻人参与了志愿活动,力量多一份,环境美十分!”她表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杨淑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发挥余热献微光,以平凡坚守续写不平凡的温暖故事,她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让“退休不褪色”的誓言在社区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