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北京市民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的新发现,地铁扶梯上出现了“小脚印”。
随后,“多地早已叫停扶梯左行右立”的话题于5月19日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关注。
这些“小脚印”有什么特别含义?
地铁运营方表示,这些脚印是在提醒乘客不必“左行右立”,而是可以选择并排站立,并提醒乘客站稳扶好。
“左行右立”是指乘坐电动扶梯时,乘客站在电动扶梯右侧,让出左侧扶梯,这样有急事的人就可以从左侧先走。
这一做法最早可追溯到1944年英国伦敦地铁里“请站到右侧”标识,后来成为国际惯例,被国内很多城市引进,甚至被称为“衡量城市文明的一种重要标尺”。不过近年来,自动扶梯“左行右立”的做法暴露出诸多弊端和安全风险。
目前,这一标识并非所有北京地铁扶梯都有,但地铁站都会在扶梯口明确显示“站稳扶好”字样,并在墙上显眼位置张贴乘坐扶梯的提示。
多地不提倡扶梯“左行右立”
其实,对于乘坐扶梯”左行右立”——这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好习惯”,北京地铁自2018年起就已取消倡议提示,并大力宣传引导乘客在乘梯时站稳扶好、注意脚下安全。不只是北京,近年来,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香港等多地都提醒:不提倡“左行右立”。
“左行右立”既不安全也不高效
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左行右立”时,扶梯每分钟可运送81名乘客,而当两侧同时站人,扶梯每分钟可运送的乘客达到113名,“左行右立”为了方便少数乘客赶时间,让更多乘客堵在了扶梯入口处。长此以往,还会导致扶梯轻微倾斜。
此外,人在电梯上行走,更容易导致电梯事故,数据显示,约四分之三的扶梯事故是由于人们走动导致的。
为何乘坐扶梯时不适合走动?
扶梯的梯级高度与楼梯的台阶高度不同,按照目前实施的国家标准(GB16899-2011),电动扶梯的梯级高度一般为21cm,最高不得大于24cm,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设计高度13cm-18cm;
此外,按照规定,电动扶梯的梯级深度不能小于38cm,远远高于国家对普通楼梯的踏步宽度最低要求22cm。
另外,商场里面电梯的速度,一般来讲是每秒0.5米,而地铁里的电梯速度则更快一点,大约为每秒0.65-0.7米,属于“高速电梯”。
从自动扶梯的设计原理看,自动扶梯的坡度,比日常的建筑机制结构的楼梯高度要高一点,并不适合行走。如果有人匆忙上下,一旦摔倒或发生紧急情况,很容易“带倒一大片”。
专家:坐自动扶梯时只需站稳扶好
电梯专家表示,“左行右立”这种方式会产生平衡偏差,导致“左行”一边电梯负载较轻,右边载荷较重,这样会产生倾斜。
所以,在乘坐自动扶梯时只需站稳扶好即可,着急赶时间的乘客,如需安全快捷通过,最好的方式还是走楼梯。更高效、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