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较早建成地铁、且离市区近,分钟直达奥体,天通苑一直是北京出了名的睡城,成为无数人的“北漂”第一站

5010如今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子?
这次北上之行,我的第二站来到了全亚洲最大的小区:天通苑
住在亚洲第一大社区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
落脚天通苑的第一眼,迎接我的是北京季节限定的漫天杨絮
过天桥与中介会合后开车转了半天还没到目的地,他习以为常地向我解释:天通苑太大了
来的路上这6个字我深有体会
所以未来内部就有个地铁站,一个社区的交通配置直接在小区里玩起了贪吃蛇,稍有不慎就会坐过站官方数字显示占地8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加上本苑一共5个大区,每个大区内又用阿拉伯数字分出16个小分区
600像这样的楼栋一共有645栋,而且每一栋
我才直观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社区,而是一座小型城市
全部算上大概能达到60-70万人,是冰岛一个国家的倍之多
北五环外,但天通苑距离中心城区不过16公里,加上5号线贯通南北
很多人住在这里只为通勤,早晚高峰拥挤几乎是常态
这一点从地铁口密密麻麻的电瓶车数量也可以看得出

而地铁上五花八门的人群也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方向:进市区打工
早高峰的5号线车厢内
所以高峰期拥堵是必然的
主干道立汤路上堵成红色更是常态,哪怕到上午八点半之后,我实时拍摄的道路画面车流依然看不到尽头

除了拥挤,超大社区往往还有另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群租泛滥
跟随中介看房过程中,不少房间还存在着过去群租房的痕迹

虽然如今已经集体整治拆除,但还是看得出之前一套两房里可以挤多少人
而这些都是住在超大社区内无法避免的问题
也因为这样的魔幻,直接戳中了大型社区资产之痛
而且如果市场稍有风吹草动,超大社区往往是最不抗跌的那个
天通苑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个小阳春不但没有太多回涨信号,底价还在继续往下走
中介最先带我看的是中苑,品质属于上等,外立面是干净耐磨的仿砖材料和20年前观感差不多

但价格线却一路下滑

去年上半年成交价还在万水平,下半年就降到了万
我看房当天房东挂牌价359万,第二天中介发来消息说最新成交价345万
算了下均价3.5万/平,远低于小区平均4.1万/平的挂牌价

也比10年前的水平还要更低
包括整体流动性也很差
这么低的价格并未给小区换来巨量成交
可以看到进入去年下半年,中苑挂牌不断增加,但成交却是缩减状态,两者距离越拉越远

图源:贝壳,仅供参考
到今年1季度,天通中苑挂牌率来到最高点的2.5%,但换手率仅有0.3%,这是2024年以来的最低点
近一年月均成交量仅8套

而中苑片区内最新挂牌量依然有177套
按照这个速度,在没有新增挂牌的情况下,还要卖22个月
本质上卖不动的原因有2个
产权性质影响,小区买卖成本比别人高出不少
整个天通苑属于一级10%这笔钱数目不算小,买家肯定不愿意承担,而为了更快卖出房东都会主动承担这个费用
房龄
类似东一区就是2001年较早建设的一批,部分房源挂牌单价已经跌破万
哪怕金三银四的三四层,单价也无限逼近2万水平线
而对超大社区房东来说,如今要面临的困境已经不只房价下滑了,因为租金也在降
年开始整个租赁市场普降,一度中介告诉我目前这里2房稳定在元/月,装修位置好一点的能租到6000元
这比巅峰时期每月少了500-1000元左右
浅算下目前租售比大概是1.91%
这个水平已经泯然众人矣
毕竟此前的天通苑备受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里的租售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甚至可以媲美高级白领最多的朝阳区CBD东和亮马桥
更是碾压了大多数近郊居住区包括海淀学区房
而如今,二手卖不动也租不出去的情况下,这个光环显得有些摇摇欲坠了
这就是身为超大社区最无力的一件事,环境一旦变化它的抗压能力其实是最小的
但转一圈我也发现,天通苑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2018年北京出台了一个政策,叫做天通苑和“主要解决我们到今年,这个计划已经更新到3.0,成果也非常明显
睡城”变身为“首先肉眼可见最明显的就是地铁口早高峰8点一刻,我在地铁里拍到的通勤队伍是这样的

组团内的道路翻新后,走在街道内部人的视觉是非常开阔的,很少出现拥挤的情况

社区内管理水平也直线上升,尤其地铁站的停车场从一片混乱变得井井有条
这一点在另一个超大社区:回龙观,更加极致

地铁口非常有创意的自动双层停车模式,节约了大部分空间,让车辆可以有序摆放,完全不影响行人走动
包括前面提到群租问题,我踩盘过程中也基本看不见了
其次,整个社区的宜居感已经足够明显
这几年昌平区为天通苑灌入了大量配套资源,除了3条地铁和商场,连三甲医院、清华附小都来了
四通八达的地铁+名牌学校,意味着昌平区对天通苑的期望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睡城了
这一点从社区差不多聚集万人左右,比巅峰期60万直接少了一大半

但人口结构却趋向合理了
根据他的体感,小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比例大概五五开
年龄来看,虽然社区仍以外来年轻人为主,但老年人比例也在提升
以天通苑北街道为例目前常住人口约14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已经高达21%
而剩余的年轻人也和以前不同
一方面普通流动人口都在向外迁移,比如我采访的一位网约车司机,以前就住在西苑群租单间里,如今搬到了板块北边的东三旗村房
与此同时,更多的中高端人才开始进入天通苑
之前的数据中很多通勤者在主城区工作,而如今随着地铁网络延伸,天通苑也开始承接来自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未来科学城这些方向的中高端居住人群
图源网络
从脏乱差的睡城走向真正的高级居住区,天通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条路已经越来越宽了
事实上,每个向前发展的大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天通苑”
但也因为建设之初只考虑了居住,缺少长期规划,导致在城市边缘形成严重的职住失衡
甚至成了北京折叠的一个代名词
基于此,从市场角度看,今天的大型社区也依然不具备更多资产价值
市场向好时,房价低、好上车是超大社区的优点,但下行阶段这也恰恰是它们的痛点
20年楼市浮沉中,人群来来往往,唯一不变的是这些房子的居住属性

比如天通苑,住在里面的人可能已经换过好几轮了,但如今第三条地铁线即将开通,这里租住需求依然存在
所谓超大社区存在的意义也正是如此,就是不断承载着普通人挤进一线城市的梦
漏洞百出
强忍着看完全文。
这种东西就不要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