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个大家庭,很温暖很和谐。即便退休了,我也要为社区建设、为邻里和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72岁的老党员刘立平,家住溪城珑原小区,退休后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无论是创建文明楼门、清理堆料堆物,还是垃圾分类,她始终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为社区和谐和邻里互助注入了温暖的力量。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困难时刻“喊一嗓”,不便时候“搭把手”,就是对“好邻居”的最好诠释。刘立平所住的楼层共四户,其他三户都是年轻人,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经常来不及接孩子。她便做好沟通工作,主动去学校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陪伴他们完成作业,并准备水果和晚餐,为邻居们分忧。
“平时下班晚,刘阿姨会主动帮忙带孩子。有时候孩子发烧,家里没备退烧药,她就去翻自己的药箱,耐心细致地告诉我们该服用哪种药。”邻居王悦说道。
刘立平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望相助的理念,赢得了邻居们的信任和肯定,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人。平时她遇到难搬的家具、不易打扫的角落,邻居们会主动上前搭把手,拿起清理工具打扫。
有一次,爱人张成顺突发脑梗塞,邻居们第一时间发现,并帮忙拨打120,住院后还主动轮流照顾病人,进行卧床护理,大大减轻了刘立平的陪护压力。“这一楼层就是一个家,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大家齐上阵,为邻里和睦贡献自己的力量。”刘立平表示。
除了维护和谐的邻里关系,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党员,刘立平还是社区的“好帮手”。无论在楼道,还是在垃圾投放点,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垃圾分类前期工作难推进,刘立平主动申请成为垃圾分类引导员,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们分类投放。“每天早上七点出门,准能在投放点看到刘阿姨。晚上加班回来,还能在桶站附近看到她讲解生活垃圾该如何分类。”社区王先生说道。
在刘立平细致的指导下,居民们从不理解、有情绪逐渐养成了自主分类再投放的好习惯。
楼道虽小,文明事大。楼道是居民公共生活的“最小单元”,是映射社区文化的一面镜子。在创建文明楼门的工作中,刘立平同其他志愿者深入楼层,利用抹布、铲子等工具清除楼体小广告。同时,对堆放在楼道的杂物进行清理,提醒居民维护楼道内外环境干净整洁。
“楼道就是家里的客厅,打扫干净,提升‘颜值’,居民见面都舒心。”刘立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