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展,天通苑立水桥东一路道路拓宽,增加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也从两车道增加到四车道,升级成为平行于立汤路、天通苑地区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居民沈先生表示,路宽了,车速也快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家门前的出行危险且不方便了。
沈先生:“我在这小区住了21年,每一个变化,一步一步看着。原来这两个路口比较近,没有这个红绿灯。我们作为四区居民,这边有超市想过来,或者早晚高峰回家的时候,特别不方便,左转弯真的是拐不过来,因为车流量特别大。记得我一个邻居就在那拐弯时候撞过人,就是因为等车一直往前挪着挪着把人就撞了,虽然不严重。”
立水桥东一路平峰时段车流量也较大/记者拍摄
天通苑南街道与回龙观交通大队协商后,在天通苑三区、四区之间增设了信号灯,解决居民过街的安全隐患。然而,几百米一个信号灯,对于机动车是困扰,经常是刚起步就要刹车等红灯。回龙观交通大队副大队长肖猛表示,经过进一步调研,用“绿波带”的办法,最终达到让出行各方都相对满意的效果。如今1公里内连续3个信号灯,开车通过都会是绿灯顺畅通行。
肖猛:“早晨7点开始进京流量非常大,之前的信号灯没有联动,3个离得又比较近,容易造成拥堵。经过一周实地踏勘,更改了信号灯的配时,把3个灯改成了联动的信号灯。调试以后早高峰的拥堵明显减少,通行效率提高了50%。”
立水桥东一路增设的信号灯/记者拍摄
天通苑南区街道平安建设办副科长张浩说,逐步完善的交通管理措施,获得了居民的认可。
张浩:“在安装完之后,居民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安装红绿灯的好处,特别是现在早晚高峰期间,交通压力减少,更重要的是交通事故有明显下降,居民进出也非常安全。所以居民也是比较认可跟满意。”
如今,沈先生对天通苑出行环境的改善发出感叹。
沈先生:“加了红绿灯之后,它整个规范了,车流量还大,但不是那么堵了,顺畅了。原来一直都说天通苑堵车比城里的还要严重很多,但是这几年整个改善了。特别是这一两年,确实比原来好了很多,很挠头、很揪心那种状态不存在了。现在提升到这种状态,就是都宜居了,真的是越来越好。”
居民安心通过立水桥东一路路口/记者拍摄
信号灯的设置会影响一条路的通行效率,但远非多长时间红灯、多长时间绿灯那么简单。在九台路口,也就是立汤路与太平庄北街路口,回龙观大队经过专业调研分析,对信号灯相位进行调整,极大提升了路口的通行能力。回龙观大队警长王建勇说,这个路口成为今年第二季度昌平全区拥堵点位拥堵指数唯一下降的路口。
王建勇:“当时这个路口只能是单东、单西,一个周期非常长,影响了路口的通行效率。我们实地调研,观察这个道路情况,调整完之后,信号灯自动控制的时候变成东西同时,减少信号灯的周期时长,加大路口的车辆通行效率。经过我们实地再观察,太平庄北街由西向东的拥堵解决了。我们将总结九台路口的工作经验,像立汤路另外的太平家园路口,还有东小口路口进行优化改造。”
九台路口东西向信号灯同时放行/记者拍摄
信号灯还可以有效疏导拥堵。回龙观大队组建之初,由专人用一个多月全面梳理了整个回天地区所有的信号灯。负责这项工作的民警侯涛表示,对后续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工作基础。
侯涛:“一共216处交通信号灯,控制机动车的1100余组,控制非机动车的600余座,对于行人的1200余座。摸排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信号灯的控制机机型复杂,有10余种;还有年代比较久远,有些20年,有些安装的位置不是很合理;安装方比较多,交管局、区政府、各街道,甚至开发商安装的,从管理上不太明确。我们先把容易产生问题的更换一遍,旧的控制机没有任何智能化的,更换了50余个。”
首都交警在“回天”
回龙观交通大队即将组建满两年,经过交通治理,回天地区的居民出行获得感满满。然而,存在一个鲜明的对比。回天地区人口144万,168平方公里,道路总长327公里,除了两大社区,还有11个自然村,而回龙观大队的警力只有37人。
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回龙观交通大队大队长韩飞表示,这离不开与各部门的协同合作,更离不开科技支撑和主动发现、提前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据统计,回龙观交通大队每天交通事故出警量50到60次,交管局事故远程易处理中心通过视频快速处置,分担了60%的事故处理,极大缓解了回龙观大队警力的不足。同时,在停车治理中,视频警务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整治效果显著,市民反映违停问题从每个月30多件减少到不足5件。
韩飞:“大队建立之初,视频覆盖128个点位,最大限度吸收、扩充路面视频资源,目前达到了740多处,视频点位极大地提高了覆盖面。同时与路面违停的治理良性互补,做好违停治理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涉车类的重点交通违法。近一周的时间,先后发现了4起涉牌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可以说有效提高了回天地区交通秩序的管控能力。”
回龙观交通大队视频警务工作室/记者拍摄
在天通苑社区网负责人司马凌霄看来,在对信号灯优化配时的过程中,回龙观大队与居民的良好互动,也真正体现了共治共建共同的家园。
司马凌霄:“以前网友统计过,在天通苑中心地点要出天通苑范围,夸张的时候达到90分钟出天通苑。但是回龙观交通大队成立之后,现在早晚高峰期拥堵,最多也就30分钟就出去了。以前天通苑号称是亚洲第一大社区,高峰期的人口非官方统计得有五六十万人,交通瞬间的流动、疏散,压力非常大,迟迟这些年没得到解决,舆情一直高居第一第二。回天行动计划,对我们天通苑的路况整修,交通秩序的治理之后,就上个月的统计,交通问题下滑到第五,根据我们的统计,还有再下降的趋势。”
回龙观交通大队/记者拍摄
回天行动计划还在继续,区域路网将在2024年建成。昌平区回天专班项目组组长王洪伟说,在这期间,交管部门精细化的管理对回天地区的环境提升发挥了很大作用。
王洪伟:“2018年以来,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持续加强路网规划建设,实施交通类的项目51个,目前林翠路、北雁路、北原、北郊农场桥等17个项目建成投用。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黄平西侧路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路网体系正逐渐完善,市政道路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同比下降8.6%。期间,回龙观交通大队全面参与道路交通项目优化规划建设、验收投用、服务管理等环节,持续加强交通环境治理,回天地区的停车秩序、交通秩序焕然一新。”
随着道路路网的逐渐完善,市民的出行特点也在不断变化,针对立水桥东一路改造提升后成为天通苑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的变化,回龙观大队已经迅速开始着手研究解决潮汐交通特点的方案,准备向相关部门建议设置符合回天地区交通特点的潮汐车道。浓缩首都交警的精华,回龙观交通大队用两年时间,助力回天地区的环境提升。“宜居回天”已经初现雏形,居民对未来的“回天”也更加期待。
本帖最后由 老居民002 于 2022-7-18 21:54 编辑
天通苑的变化,业主门心中明白,感激之心无需表达!二十二世纪的天通苑竟然缺电,让中国人民难以理解!或许,这一主题2023年春晚也会登上春晚,让全世界人民知道,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最大的小区,竟然缺电!大家为电担心,物业时刻提醒业主节约用电!!!
昌平区领导和国网北京公司的领导情何以堪???高兴!我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