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还是在辖区出现确诊病例时,社区业委会委员候选人第一时间积极报名,主动应战,他们有的在卡口值守,有的配合社区干部开展“敲门行动”,还有的参加垃圾分类守桶,为保护辖区居民平安,共建美丽家园贡献心力,尽显担当。
午休时间,李丽娟准时来到北一东社区东门卡口值守。她说,自己作为一名40年党龄的老党员,时刻不忘入党誓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因为她一直认为,党员是一面旗帜,只有以身作则,让居民看到党员的不一样,才能带动和影响身边的群众,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和威望。作为一名老党员,她不仅在抗击疫情值守和垃圾分类守桶志愿服务方面身先士卒,在解决居民投诉、纠纷、社区学雷锋活动、社区清洁活动和关爱身边群众方面,也都积极主动走在前头。自去年从居委会退休后,她依然投身社区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棘手问题。曾有人说,都退休了还管那么多事干吗?甚至认为她是爱“出风头”,但她始终认为,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不理解,作为党员,就应该这样做。
都说“敲门行动”难,但当于涛与社区干部来到中二D区某单元“敲门”时,不仅所有在家住户都耐心回应,对于家中无人的他马上就能说出是何原因,比如有的房主长期外出,有的正在装修。由此可见,他平常和社区群众没少联系。于涛常说,自已是一名党员,虽然退休了,但不能“褪色”,社区有什么工作需要帮忙的,他总是积极报名。卡口值守,安装门磁,垃圾分类守桶,核酸检测现场,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除了热心社区志愿服务,他还常年在家和妻子一起将厨余、可回收、其他垃圾仔细分类投放。同时,他也一直支持爱人参加卡口值守、“敲门行动”和垃圾分类守桶。
来到中一社区E区西卡口时,周晓春正和上一班次的志愿者进行交接班。看到笔者拍照,他连连摆手,表示不用宣传他,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虽然是周末,但周晓春义无反顾地来到卡口参加志愿值守。他说:“我是党员,又是业主,所以听到消息后,马上报名,及时到卡口值守。”周晓春平常也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尤其从去年疫情暴发以来,卡口值守、垃圾分类守桶都热心参加。他说:“咱在单位是优秀党员,回到社区也不能落后。现在京外关联病例疫情来了,咱们保护自己的家园,有一分力就出一力,一分光就发一分光,一定要把家园看好,保护大家平安。”
在北三社区西门卡口,赵燕正在给进入社区的居民验绿码、测体温,只有查验通过才会放行。她说,在卡口值守责任重大,严格一点是对大家负责。遇到周末,她每次都主动要求社区给她排两个小时班,但是居委会没同意,说大家都是老同志,得一个标准,一个班次就值一个小时。她说:“其实我身体挺好的,值两个小时不算什么。”赵燕是一名注册志愿者,不仅社区志愿服务热心参加,还是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核心志愿者。去年疫情时,社区连夜组织退役军人参加值守,她第一个报名,当天夜里下大雪,她从10点值到12点。当天晚上,她的老伴送她到卡口,半夜12值守结束,也是老伴到卡口将她接回家。“我的家人都支持我做志愿者。”赵燕乐呵呵地告诉笔者。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完成任务解散后,赵燕又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防控队伍,继续参加卡口值守和垃圾分类守桶。她说:“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是一名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是我永远的追求。”
当笔者来到北二东社区东门卡口附近的一个垃圾分类点时,高恩惠老师正躬身在垃圾桶周边打扫卫生。他说,每次参加守桶,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垃圾分类点周边的卫生打扫干净,让投放垃圾的居民眼前亮一点,心情好一点,这已经成为习惯。在北二东社区,人们习惯称高恩惠为高老师,他曾担任崔石玉教授担任老师的北二社区书法班班长多年,又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在社区人缘特别好。在垃圾分类点对面几米远的地方,原来是一片空地,平日很多闲人围在那里打牌,吵吵闹闹,影响十分不好,附近居民意见很大。高老师了解情况后,多次找物业沟通,在那里建起一座电动自行车充电棚,不仅解决了打牌吵闹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附近居民上楼充电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周围居民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