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项工作,天通苑北街道人民委员会联合天通苑人民法庭,携手回天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深化“诉调对接、诉源治理”工作,实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集中反映的涉法涉诉问题,特别是一些并不复杂但迟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成效显著。
在回天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的调解室里,一场关于遗产纠纷的调解工作正在收尾。以往,申请人需要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法院等多个部门来回跑,过程繁琐、耗时长,这次,申请人的诉求不到一个月便得到了解决。“一直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免去了在每个部门之间来回跑腿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挺方便的。”申请人芳玉霞说。
芳玉霞诉求的快速解决还得益于“诉调对接”机制的实行。“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知晓率、认可度不是很高。”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张子叶介绍,因遗产继承等纠纷对当事人来说发生概率较低,往往办理继承手续时还处在亲人辞世的悲痛期,所以,当事人对办理流程不是很了解。在此过程中,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一直在尝试实现部门联动,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解决群众因不了解办事流程而反复跑腿的问题。
今年5月,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天通苑人民法庭,依托回天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建立“诉调对接”工作中心,实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主要采取“法院—‘诉调对接’工作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法院”工作模式,组建由心理咨询师、律师、法官、公证员、特邀调解员的调解队伍,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具体分析研判并安排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
“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主要通过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之间互相联动,减少群众时间与精力的浪费。张子叶说,群众在办理遗产继承等纠纷过程中,可能会选择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会存在等待时间长、反复跑腿等情况。实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后,昌平区人民法院在对案件进行甄别后,会将可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的案件委派至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在“家门口”开展调解工作。一方面帮助当事人节省诉讼费,同时节省案件处理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针对一些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也能够通过人性化的调解方式缓解矛盾。
对于涉及当事人人数较多,在当地影响较大或者当事人一方涉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较为复杂的案件,“诉调对接”工作中心还建立了重大、复杂调解案件会商制度,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邀请知晓案件情况的案外人员或者有关技术专家对案件进行研究会商,为调解案件提供建议性意见,最后形成讨论记录,确定具体的调解方案,必要时由“诉调对接”工作中心决定启用联调机制,共同参与调解工作过程。
据了解,目前,天通苑人民法庭已经按照“诉调对接”工作流程,向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派了相关案件,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已经组织律师和心理咨询师调解员介入相关案件的调解工作。
来源:北京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