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将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主要位于回天等地区[url=]北青社区报天通苑版[/url] [color=rgba(0, 0, 0, 0.298039)]今天今年本市将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做客本报“一把手访谈”时透露,这些新学位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地区和城市副中心、昌平“回天地区”等。目前还有50所中小学已开工建设。
新学位添在哪儿,谁说了算?刘宇辉揭秘,学位测算工作一定是在大量数据支撑,反复科学论证基础上进行,力求精准。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在测算过程中,市教委联合相关部门,结合人口数据,对全市整体及部分重点区域进行逐年需求测算,也请各区对“十四五”期间每年的学位需求进行了认真测算。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才得出了最终需求数据。
本市还将加强中小学学位需求的预测预警,定期更新和跟踪分析学位需求情况,定期评估各项办学指标,及时发现学位供给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目前,核心区、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地区和城市副中心、昌平‘回天地区’等地区学位需求比较紧张。确定今年新增的2万个学位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刘宇辉说,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50所学校,但解决学位不足的问题,不仅靠建学校一种方式,本市还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等资源补充学位;加强学区内、学校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学位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用地用房腾挪调配机制,优先保障学位紧张学段的需求等来补充和解决学位问题。
本市还将完善学区化治理体系,科学划分学区范围,实现学区内教育教学协同推进、优势互补。健全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大场地设施资源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统筹力度,帮扶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同时,巩固高校、教科研部门等资源支持中小学发展成果。
刘宇辉说,本市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学校,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5万个左右。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继续加大城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力度,教育投入增量资源主要向财力薄弱区、人口导入区域、薄弱学校倾斜。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今年将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主要位于回天等地区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天通苑还有地方盖新学校?虽然可能性不太大,但西一区东南那块空地听说盖不了高楼了?政府能不能想办法收过来盖学校啊?还有南门外那个兴旺地菜市场也拆了,能盖个学校吗?比修一片绿地有用多了
整天用回天地区的名头忽悠天通苑
跟天通苑有啥关系
蔡奇强调,要启动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续建项目接着干,实施一批新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力争通过5年努力,逐步补齐回天地区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区域发展活力。
一是回天有路。坚持交通快慢有序。抓好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完善区域交通路网。推进17号线建设,启动13号线拆分,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继续推动公交场站建设,优化公交线网。推进自行车专用路东拓、西延、南展。
二是回天有数。推进回天地区城市大脑建设,利用大数据进行社区治理。围绕基层治理、交通出行、社区管理、共享停车等建一批应用场景。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
三是回天有教。持续增加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引进名园名校,与城区优质学校“手拉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四是回天有购。建设有品质有活力的公共消费空间,植入一批服务型小微商业设施,培育深夜食堂,营造回天地区“夜京城”生活圈。
五是回天有乐。建设区域文化艺术中心,织补实体书店、小剧场、小影院等多样化文化设施。利用闲置空间建设健身设施、健走步道和球场。规划建设温榆河公园一期昌平段,同步建设一批小微绿地、口袋公园。
六是回天有业。唱好与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三城记”,激发创业就业活力。就地建设一批双创社区和双创孵化器,擦亮“回+”双创社区品牌。结合城市更新,用好集体建设用地,改造提质低效楼宇,促进职住平衡。
蔡奇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市级抓点、区负主责。市回天专班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制度,区委书记、区长直接抓,每月检查调度。六街一镇要来个竞赛,看谁干得好、走在前。市区两级部门坚持“双报到”,继续抓好联系点。要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建好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规范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引导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
还有人信吗?
天通苑没救了
没有必要抱怨,不如 想有关部门反应建议,哪怕是电话12345,也会有所帮助。
12345走起才有用
没有看到天通苑建新的优质学区的项目。
增加的学位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