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至10月都是下岗待业人员求职高峰时段,一些用人单位、皮包公司利用外地进京就业人员及下岗待业人员涉世未深、合同意识淡薄、法律观念不强、求职心切或盲目轻信的特点,设下陷阱,致使经验欠缺的求职者受骗上当。就业市场中因为合同引发的纠纷比比皆是。
常见的合同陷阱有几种:第一,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就责、权、利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极易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许诺,而其实这种口头合同是最靠不住的;第二,格式合同,一些公司按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好聘用合同,但具体条款表述含糊,一旦发生纠纷,招聘方总会振振有词地拿出这种所谓的规范合同为自己辩护,最后吃亏的还是应聘者;第三,单方合同,一些企业利用应聘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只约定应聘方有哪些义务,如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毁约要交纳违约金等,而关于应聘者的权利几乎一字不提。
东城分局王府井工商所特别提醒广大外地进京就业人员及下岗待业人员,合同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签合同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对用人单位的各类资质、信用情况等进行基本了解,防止掉入招工陷阱。
下岗待业忙求职 招工陷阱细识别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