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是纺织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具有迈进世界纺织强国阵营的扎实基础和明显优势。 目前,国内纺织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36.06%,数字化生产设备的联网率达到27.74%,生产管理环节信息化普及率达到50.49%,实现管控集成的企业比例达到19.82%。业内专家预计,这一比例在十三五期间将会快速提升。 棉纺织行业上下游十分关注的话题 国储棉的“天量”库存,向来是我国棉纺织行业上下游十分关注的话题。在2016年棉纺织行业的运行中,上千万吨的国储棉库存,依然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全球棉花基本面预期转好,供应量预期下滑,消费量预期小增,期棉库存预期下滑。但供需转好的幅度有限,且全球棉花库存处于高位,特别是我国的棉花库存偏高。尽管2015年国内棉花产量和进口量均出现明显下降,对棉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但下游棉花需求也出现下滑,国内棉花形成“紧平衡”的局面。 有布除了国储棉的库存外,棉纺织企业正常的棉花库存也让企业十分头疼。河南平棉集团董事长张先顺表示,因我国的棉花价格总体处于下行趋势,所以下游的纱价也随之下跌,这个反应过程很快,使得棉纺织企业的订单亏损严重,企业只能把库存减少到最低,以此来减轻压力。 从目前的国家政策来看,我国国储棉的消化完全依靠轮出,但因企业不买账,所以国储棉轮出的量十分有限。纺织用棉企业对国储棉并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价格高、质量差。因此,有企业建议:“应当把国储棉出口到国际市场,看国际市场能够以什么样的价格接受,这样既能消化库存,又能看清楚我国储备棉的价格水平。”虽然该说法不太可能实现,但却体现出纺织用棉企业对于我国国储棉的态度。 据了解,目前我国1000多万吨储备棉每年仅仓储费用就高达数十亿元,且全部集中在2011年~2013年期间国家临时收储时期的棉花。因此,在调整库存结构、减轻财政负担、降低储备规模的多方诉求下,轮出无疑是必须要实行的方案。但是,目前国内棉花资源充足,且棉花市场化改革越来越深入,要想让纺织用棉企业积极选购国储棉,恐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纺织业转型升级应写入计划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