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企业的发展开始步入一个转型的时代。对于线下实体购物中心来说,最大的困境在于业绩下滑、零售业普遍低调和苦闷。一部分实体购物中心尝试过自身转型,然而多以失败告终。万达电商的出现给了实体商业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借助万达电商的优势,通过共融合作来快速嫁接互联网。
去年7月,第三方调研机构对国内101家零售业上市公司进行统计显示,在57家百货、购物中心品牌中,总体增幅仅约为1.6%,35家出现营收下跌,占比达61.4%,6家跌幅超过15%,22家营收增长,但多数增幅不高。57家百货、购物中心企业总体利润额跌幅约为1.85%、利润率跌幅为0.23%,52.6%的品牌(30家)净利率下跌;40%的品牌净利率低于3%。
其次是新生代消费者的崛起。在2015年,85后已经到了30岁,商业上的中坚消费群体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这几年,中国电商的发展已经培养出了这个群体的互联网消费习惯。前不久,家乐福中国监测到,到家乐福购物的消费者平均年龄在42岁!可见,对于新生代消费者的互联网消费习惯的适应,是购物中心必须要互联网转型动因之一。
在一些零售实践中,借助互联网工具,例如引入支付手段等,能让新客流从线上走到线下,某卖场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引入第三方支付工具,年轻客户从线上转到线下的增长率在10%左右。而便利的Wi-Fi,以及试衣APP等的引入,也给这些年轻群体的购物体验带来新的刺激——对于渐成主流的85后客群来说,游戏是陪伴其成长的主题,试衣APP这样的创新服务对于吸引他们走到线下有所裨益。
不仅如此,购物中心的各种体验也在影响消费选择,例如停车,一个经常排队没有车位的购物中心,与一个有引导、车位透明化的购物中心相比,后者的体验明显优于前者。此外,可以通过手机一键找店、找收银台、洗手间、电梯等地方,在线排队、选购电影票的购物中心,也一定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购物中心的互联网转型,适应新生代消费者是发展的根本。
既然前有业绩下滑的压力,后有消费群体的升级需求。购物中心的变革路径有多种,自我变革者有之,屡战屡败也不在少数,这样探索的积极意义在于为行业积累了经验,难能可贵。购物中心还有一条路径实现自我转型,那就是引入以万达电商为代表的第三方力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对于成熟的方案拿来就用,不必再去搭建技术团队,寻找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来加盟,实现从0到1的艰难孵化。
万达电商有专属定制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同时还为合作购物中心提供了从硬件到管理的全方位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优势资源加快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购物中心选择万达电商这个第三方来转型是明智之举。